網頁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交易心理-因果關係與小數法則

 

討論到交易中的因果關係與小數法則,就讓J想到一個常被提及的交易現象,讀者可先觀察下圖,發現似乎當出現突兀量(大量)後市場就會開始量縮往反向走,一般將此K棒的型態稱之為出量反轉。

 

因果1



 

然而透過這樣的觀察就真的可以交易致富? 從  快思慢想  一書中所提及的因果關係來看,我們是型態的尋找者,合理世界的信仰者,因為系統一不善於懷疑,並有自動搜尋因果與建立故事的能力,將看到的現象合理化,除非立刻被否定,否則我們會認為訊息是真的。


 


在交易中除了K棒型態的因果關係,J也常聽到消息面與走勢的因果關係,例如2013/10/3台指的大幅上漲200點,當天就聽到許多朋友再問,到底發生了甚麼事,為何台灣漲這麼多?而此時新聞的資訊則滿足了人們對一致性與連貫性的需求,因為多數人認為,凡是重大的事件應該會有影響力並帶來後果(大漲或大跌),而當我們看到後果(大漲或大跌)就須要有原因來解釋。

 

因此J在看待交易中許多的因果關係上,會認為讀者若用眼睛發現了市場的規律,千萬別因此信以為真,有可能只是受到  認知放鬆  、近因效應與  可用性偏見  的影響應該先想辦法將其現象定義,並透過程式的輔助來驗證長期的績效,是否有顯著性的優勢,才值得相信所發現的規律是真有其規律存在,以避免我們常傾向把不正確的因果思考應用至需要統計推理的情境中。

 

在消息面對交易的因果關係中,J認為若不是長線投資者,短期的價格變動,交易者快速的反應將是決勝的關鍵,而真實發生了什麼事,就等調整完部位再去研究就好,或對於純價格交易者來說不去研究也沒有關係,因為若相信價格反應一切,那就只要能快速因應市場價格的變化即可,免除心理上受到許多消息面的因果關係而影響原本的價格交易行為。

 

小數法則,J把它放在本篇一起討論,是因為小量樣本的結果將使我們更容易把事後才證明是隨機的現象,卻在事前看成是有跡可循的規律,導致許多錯誤的因果連結。

 

引用書中的兩句話,我們來思考樣本數的多寡對結果的影響。

  1. 大樣本比小樣本精確。

  2. 小樣本比大樣本容易得出極端結果。


 

從上述兩句話來看,其實這兩句是同一個意思,大樣本因為比較精確所以要得出極端的結果,在統計機率上是比較低的,而小樣本因為取樣數少,則其結果常受到取樣運氣(Sampling luck)影響,而導出不精確的結果,產生錯誤的因果推論。

 

 

在交易者的聚會中,J常聽見以下說法。

  1. 最近寫了一支當沖策略,是特殊型態的交易,2005年至今交易次數大概80筆,績效還不錯,感覺抓到了市場不為人知的規律。

  2. 最近主觀交易台指很順,所以之後就會開始放大部位了。

  3. 最近新上架的策略一直被巴,所以還要再觀察一下,先試單就好。


 

從第一個例子中可以明顯發現樣本數的多寡影響了判斷,但因為我們對於樣本的大小沒有足夠的敏感度,導致不知交易次數該多少才值得相信在感覺上80或200似乎對許多人來說是沒甚麼差異,然而對於嚴謹的程式交易者來說,筆數不多的策略相對穩定性就不夠,過去回檔小,也許只是剛好沒碰到不利的行情,真實上線後可能跟回測天差地別。

 

第二與第三個例子則可看出,我們常常受到近期小量的交易狀況而在交易信心上有了很大的影響,除非讀者是作高頻交易,否則當樣本數過少,用此結果去判斷是否放大或縮小部位將不是好的作法,並且更不該用近期上線幾筆的交易來推翻先前回測也許超過千筆的長期交易結果。

 

最後透過以上的小案例與心理學的分析,J期望讀者能多留意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的因果關係與小數法則的影響,建議透過程式交易的輔助,產生盡量多的交易次數,減少直覺誤把隨機事件判斷為系統化的結果,並試著去相信回測的大數法則,其驗證將優於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市場規律與近期小量的表現讓取樣運氣與錯誤的因果連結降低,達成長期穩定的交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