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交易心理-可用性與捷徑

 

在你目前的認知下,先在心中回答下列2個問題


  1. 出現長上引線後,作多容易賺錢還是做空容易賺錢?




  2. 賺錢機率有多高?




 


現在不論你上2個答案為何,看看下圖,再次思考同樣上2個問題

 

 

可用性與捷徑



 

你是否有改變心意? 如果先不論真實上到底答案是什麼(雖然J很久以前有做過簡單測試,我的答案會是往上容易賺錢,但勝率低於五成,如同一般順勢交易,但本篇重點不在此,因此暫時不詳細提供驗證資料,建議讀者可以嘗試看看。)如果你的答案,從做空容易賺換成作多容易賺,這樣整個過程中你就使用了3次可用性偏見與捷徑思考,現在我們一一來分析整個思考過程。

 

 

第一個問題,我們容易使用到可用性偏見來思考他,當這問題一提出,我們便開始在腦中思考過往經驗,還有課本上或名師書籍中,教導我們K棒型態如果出現長上引線,表示可能出現假突破,上檔賣壓沉重,可能出現回檔壓力,因此應該往下做比較有機會賺錢,而我們也常常在交易中看到轉折點時,可以容易觀察到這個現象,所以最後我們選擇了我們容易思考到的結果,即可用性偏見的特色-用一個最容易進入心中的答案替代思考許多複雜的事。

 

 

第二題,機率判斷,我們會將這個問題簡化到可以回答的程度,而做法就是去判斷簡化後的事情。這時透過捷徑思考,這種系統一的能力,我們能藉由替代問題來思考-我常不常看到長上引線後出現下跌? 而此時回憶的流暢程度就決定了機率高低,如果很容易想到,你可能就給的機率比較高。

 

 

第三個問題,更明顯的藉由剛剛看的圖,來影響你回想長上引線與上漲下跌的關係,如果你原本的在這方面的回憶不夠清晰,就更可能受到剛剛或最近發生的事情影響,因為這個長上引線,之後上漲的狀況,最容易進到你心中,所以透過這樣可用性的思考,你就會偏向選擇上漲作為答案,機率也會比真實或你原本預估高。

 

 

然而同樣的狀況屢見不顯,例如最近常常出現,美股大跌卻開低走高,有人會說這是打第幾隻腳,然後出現這種狀況後,近期將造成許多散戶出現一種現象-開低就更想做多(雖然開低散戶本來就喜歡作多,所以只能說程度可能更為增加。)因為這種狀況最近太容易想到這樣的結果,而導致常常可以聽到作交易的人過類似的話:行情總是不如預期,獲利總在最不確定的時候發生。

 

 

再來討論捷徑受到情緒喜好的影響,書中稱之為情意捷徑。

 

 

主要在探討我們透過捷徑思考來快速回答替代的問題時,受到我們本身對那件事的喜好而產生影響,例如在交易上,常可聽到有人是只喜歡做多,從不做空,而推究其原因多可發現其實是情意捷徑影響了我們的思考,也許是日常生活或交易中多數人買進東西並持有,是較賣出東西容易且習慣的多,而這樣的偏好導致我們認為作空(希望價格往下)是件危險也不開心的事情,因此容易忽略作空可能導致的收益,而成為一個只多不空的交易者。

 

 

再一個常見的例子,買低會賺還是追高會賺?這個問題也許能用情意捷徑角度思考為何多數人喜歡買低而不愛追高,也許一般我們思考買進期待上漲,成本當然越低越好,追高形同現在不想買,漲上去才想買,成本是往上增加,沒有人喜歡,而這種喜不喜歡的偏好就影響了下一層次的思考,認為追高買的高,所以風險高(常聽到有人說要居高思危...),因此追高比較不會賺錢,完全忽略去思考追高可能的獲利機會與延續性是大於低買。

 

 

最後,可用性偏見也影響我們對交易風險的態度-我們不是太看重風險,就是完全忽略它,沒有中間地帶。例如最近常常出現漲跌停,將使我們特別重視漲跌停對我們交易的影響,但難道最近的事件真的影響了長期出現漲跌停的機率?也許以指數期貨來說漲跌停常態性來看是本來就有出現的機率,但我們卻容易在最近有發生的時候才開始特別在意,進而調整交易行為,然而像最近幾年很久沒發生漲跌停,就容易忽略這樣的留倉風險實際上長期是一樣的。

 

 

        本篇J舉了一些交易上的小例子,讓讀者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思考自己的交易是否受到可用性與捷徑的心理因素影響了決策? 也許換個角度思考一些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或利用程式交易去驗證決策,可以大幅減少這些現象,增加交易的獲利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