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秒K應用

 

一般多數交易者在使用或觀看K棒的時候,通常從1分、5分、10分線開始著手,稍微想做些差異化的時候可能使用2分線、3分線、7分線等較少見的K棒周期,然而若跳脫分線框架,當科技進步,電腦效能日新月異,秒線的使用在MC上也已經完全不是問題,也許現今交易的戰場已經不是分線可因應?為了證明這個想法或差異化我們既有的策略,我們開始思考使用秒k來作交易,至於該要設定多少秒呢?

 

J這邊可以提供讀者一個方向,首先看一個例子,3分線表示180秒,若設定為177秒,則因為177/(180-177)=59,所以表示當一般的3分線走了59根K棒之後,因為每一根省下3秒的時間,導致在177秒的K棒設定下,圖上已經畫出了60根K,反之設定成183秒則比原本分線少1根K棒。

 

透過多或少製造1根K棒,也許能讓我們減少一些在整分時敲單的滑價(因一般程式單若是用指標型撰寫將在00秒時敲單),而本篇將延續海龜通道突破策略的精神,稍微小改程式碼成為利用close價突破來進單的指標型策略,以反映秒k收盤價的微小差異在近年來的影響。

 

程式碼修改如下圖。

 

1

 

建立用close所創造的高低區間,回取K棒數(HL)參數讀者可自行嘗試。

進場與出場也以最簡單的方式修改如下圖。

 

2

 

須注意,在撰寫秒線以下層級時,TIME要改為TIME_S才不會錯誤喔!另外本篇利用之前提及的尾盤出場策略1-建立日期表,作最後進場與出場時間調整,以及漲跌幅超過6%的進場限制。

 

在參數相同的情況下,本篇利用最多加碼5口來突顯出3分線與177秒的差異,首先我們先來看3分線的表現如何,回測時間為2007年至今,來回成本單筆設定800元。

 

3

 

再看看177秒的績效圖如下。

 

4

 

可以發現兩者在同樣狀況下,177秒K的回檔略小於3分線,而且獲利大約多了快100萬。再來觀察近年來表現,如下圖所示。

 

5

 

上方的圖是3分線,可以看出近年來已經無法再創新高(上次新高點大約為2011年2月),而下圖177秒K的在2013年9月還有再創新高。

 

經過本篇的實驗證實,也許過往的簡單模型在近年來無法表現得令人滿意,但透過細微的變化,許多邏輯仍然是持續有效的,只是現在交易的戰場或許已經拉到秒K上了,讀者可以再延伸思考透過不同的以往的K棒計算,可能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